● ● ●
-
陜西與吉爾吉斯斯坦聯合考古取得初步成果
6月12日,記者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2017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同吉爾吉斯斯坦科學院歷史與文化遺產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開始對該國科拉斯納亞·瑞希卡遺址開展聯合考古調查、發掘和研究工作,目前雙方聯合考古工作已經取得初步成果。[詳細]
-
陜西去年考古發掘3095座古墓葬
1月22日,記者從“體驗考古·感受文明”2018年度陜西考古新發現公眾報告會上獲悉,2018年,陜西省文物考古部門深入開展大遺址項目12項,課題性考古10項,搶救性發掘4項,各類基本建設考古項目273項。其中,考古調查近194.5平方千米,考古勘探2189.7萬平方米,發掘遺址61700平方米,古墓葬3095座,出土大量文物。[詳細]
-
咸陽發現75座戰國秦墓
1月22日,記者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為配合當地建設項目,考古人員在陜西咸陽市渭城區境內發掘一批戰國秦漢墓,其中秦墓75座,包括大量中小型墓葬和兩座規模較大的墓葬。在編號M8的高等級墓葬發現鑄有巴蜀式符號的銅矛、錯金銀鳥蟲書的吳越式戈、楚式戈等兵器,還發現有中西交流特色的琉璃珠,出土器物的多元性說明戰國時期列國交流的頻繁。[詳細]
更多熱點
-
陜甘寧三省區攜手保護革命文物
11月28日,由陜西、甘肅、寧夏三省區文物局主辦,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承辦的“陜甘片區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會”在革命圣地延安召開。[詳細]
更多發現
-
陜西與吉爾吉斯斯坦聯合考古取得初步成果
6月12日,記者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2017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同吉爾吉斯斯坦科學院歷史與文化遺產研究所簽署合作協議,開始對該國科拉斯納亞·瑞希卡遺址開展聯合考古調查、發掘和研究工作,目前雙方聯合考古工作已經取得初步成果。[詳細] -
陜西去年考古發掘3095座古墓葬
1月22日,記者從“體驗考古·感受文明”2018年度陜西考古新發現公眾報告會上獲悉,2018年,陜西省文物考古部門深入開展大遺址項目12項,課題性考古10項,搶救性發掘4項,各類基本建設考古項目273項。其中,考古調查近194.5平方千米,考古勘探2189.7萬平方米,發掘遺址61700平方米,古墓葬3095座,出土大量文物。[詳細] -
咸陽發現75座戰國秦墓
1月22日,記者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獲悉,為配合當地建設項目,考古人員在陜西咸陽市渭城區境內發掘一批戰國秦漢墓,其中秦墓75座,包括大量中小型墓葬和兩座規模較大的墓葬。在編號M8的高等級墓葬發現鑄有巴蜀式符號的銅矛、錯金銀鳥蟲書的吳越式戈、楚式戈等兵器,還發現有中西交流特色的琉璃珠,出土器物的多元性說明戰國時期列國交流的頻繁。[詳細]
更多人物
-
耕耘不負耄耋秋:黃清濂老人的訪陵之路
當我雙手撫摸著厚厚的《中國名人陵墓》,翻閱每一座陵墓及其背后的歷史淵源,不覺回想起他充滿期望的眼神和默默堅持的背影,我的內心不知有多少感慨。這本堪稱中國陵墓典籍的著作,無疑是黃清濂老人在人生之秋綻放的最為絢麗、最為濃郁的生命之花。[詳細] -
李學忠:烈火淬煉真男兒(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87年前,日本軍國主義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我國東北地區。為了拯救民族危亡,無數仁人志士前仆后繼。東北抗日聯軍第2軍政治部主任李學忠,就是其中的一個。[詳細] -
從吳宓到高鴻:南大校史上的兩個涇陽人
南京大學坐落于鐘靈毓秀、虎踞龍蟠的金陵古都,是一所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百年名校。在南京大學的校史上,有許許多多的老師和學生為中國的現代化進程作出了巨大貢獻,在中國現當代文化和科教史上留下了他們的名字,這其中就有兩位陜西涇陽人先后以南京大學為平臺,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賡續及祖國科學技術的進步做出了卓著貢獻,這兩個人就是吳宓和高鴻。[詳細]
更多博物館在線
更多文創天地

來“歷博講壇”聽“江口沉寶”傳奇
“歷博講壇”是陜西歷史博物館創辦的一個學術交流平臺,該館的研究館員為講壇主力…
[詳細]
穿越晉陜大峽谷!這條路讓你看盡黃河美景
黃河,源遠流長、波瀾壯闊,滋潤著大地、哺育著人民。在中國地圖上,黃河流經了一…
[詳細]

